作者:張曉華 時間:2021/10/21 瀏覽次數:
在我們鄉下,大一點的孩子幾乎都能做風箏,用四根削薄了的,竹片扎個“王”字,
糊上一層薄紙再貼上長長的尾巴就能飛起來,我們管它叫瓦片風箏。
春暖花開的時節,一群孩子牽著各自的瓦片風箏呼嘯著跑到野外。風箏在空中歡快
的追逐著,我們在地上歡快的追逐著,望著自己的風箏飛得又高又遠,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愜意。等到大伙都累了,我們便開始給風箏“喂食"?!拔故?的方法很簡單,用稍硬的紙撕一個小圓、小圓的中心再撕開一個小孔,然后通過小孔把圓紙掛在風箏線上,借著風勢圓紙就會徐徐的滑向風箏,用孩子們的話講是怕風箏餓了給它補補“元氣”。
放風箏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麻煩,比如斷線、風箏纏在一起等等,其中最頻繁的就是風箏尾巴被風吹斷。一旦發生這種情況,由于失去平衡,風箏通常會翻著筋斗往下栽,為了避免撞壞風箏,等到風箏快要撞到地面時,我們突然松線,風箏便輕輕地落在地上。這時,只要把斷尾巴重新貼好,風箏就會抖擻精神重新回到藍天。貼尾巴用不著漿糊,我們是天然的鼻涕軍,稠稠的鼻涕絲亳不比漿糊遜色,這是孩子們的專利。偶爾貨源也有枯竭的時候,這時孩子們就會向"鼻涕王"求援。"鼻涕王“是孩子們當中最小的一個,玩打仗的游戲他一般是最次等的嘍羅兵,他唯一的特點就是掛在鼻子下面那兩條長流不息的“青龍”。每逢有人求援,他都會很傲慢的仰起頭裝著沒聽見,因為只有這時才能體現他唯一的“價值"。不過只要我們甜甜的說幾句好話,他就會得意得歡笑流涕,然后慷慨解囊 。
轉眼十幾年過去了,不覺又是放風箏的季節,每當我仰望這城市的天空,眼里只有一片空曠的藍色,偶爾有幾只打扮得漂亮的風箏在風中盡情的炫耀,但我總覺得缺少了什么。這時候,我愈發懷念那些土里土氣的瓦片風箏,我決定親手再做一只瓦片風箏,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把它放飛,讓它在我成年的天空里,重新飄起那天真無邪的美好的童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