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艾葉 時間:2022/02/17 瀏覽次數:
首先聲明不是吃肉太多膩了胃口才有此想法,而是我對玉米發自內心的崇敬和對那滋味特有的迷戀。
學生時代,讀郭小川詩歌《甘蔗林一青紗帳》,便把北方的青紗帳想象成家鄉的包谷林,那青翠挺拔的身軀,那有的淡黃、有的紫紅的玉米須,那金黃飽滿的珍珠般的果實,及那折斷包谷桿的“咔嚓"聲,頗有一股陽剛之氣,又屬粗糧,極富營養,不知喂養了多少血氣方剛的男兒。又讀小說《艷陽天》,寫北方農民磨棒子面,攪棒子粥,覺得玉米真是珍貴的糧食一讀此小說時,正處“文革”,肚子饑餓極了,不敢有奢望,就想有書里寫的玉米粥吃個飽。
玉米粥,自此留給我深刻印象。
生活好轉了,玉米粥離我們遠去,就連一些農村人也不再吃了。一天,我不知為啥想起了玉米粥,要妻去買玉米粉,妻則象觸電般幾乎要跳起:不吃不吃,小時候吃了那么多,還沒吃夠呀?話雖這么說,經我再三“做工作”,什么粗細搭配,營養全面呀,什么不忘過去苦呀等等講了一通道理,妻終于買回了一袋玉米粉。
其實,那些“道理”全是花言巧語,而我對玉米粥的說不清楚的感情才是真誠的。久不久,我就要對妻念一回,好想吃一頓玉米粥。